close

故事從2014年1月,

COoL Conference(第七屆全國高中生英文領導人會議)開啟了與這裡的牽扯的契機,一雙懵懂對世界充滿新奇與熱誠的眼神,聆聽講者敘述著每個故事:跨越舒適圈、永續議題、社會企業...。現在回顧,我想我有一大部分的特質與生涯規劃有一部份是在那時候建構的。這是我初次遇見這裡的印象與面貌:關切世界、盼有所改變。

1620373_758853787458888_917766875_n.jpg

2016年5月,

我從他人(1314南部某分會全球在地發展部門副會長)的口中輾轉得知這裡的大小事。或許是想法上的類似、抑或是他曾經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環(儘管現在不再重要了),當他敘述著在這裡他所致力做的每一件事而帶來的笑容,我憧憬著。那無知愚昧的19歲,認為這裡是:溫暖著社會的每一隅。期望再次被堆疊、鍥上。

2016年10月-2017年1月, 

如期我在這裡(AIESEC NTU全球青年在地發展部門)了。盼望著自己能做些甚麼,那時是既溫柔且堅定的;但或許是期望堆疊的太高、超乎事實,開始碰撞且粉碎信念。而這破碎又該從哪裡說起呢?

社會影響力的角度切入,我們本該是秉持為社會帶來轉機的出發點而與外部組織合作,從而再引進該組織所需的相關人力。但這半年, 「他們真的有帶來改變嗎?」的思考不斷在心中翻騰,同時也是因為與外部組織談論短期海外志工的利弊:這些志工的資格審核流程是否完善行前準備是否周全志工的心理建設(是真的想為社會帶來改變,抑只當成是便宜的出國旅行)當地因志工所帶來的效益與傷害(被服務者的心態以及防備)...舉凡太多是現在所無法控制的因子可能會為地區帶來弊端大於益處,那我們真的有為社會帶來改變嗎?

組織參與者心態說起,若為了排除承上所敘的不可抗力因子是可行的,但多數組織參與者會為了組織的財務健全與發展考量而選擇忽視,且「利弊的衡量是合作組織自行所需衡量的。」是某組織參與者給予我最消極且像個大笑話的回應。若一切的利弊衡量利弊是該由外部組織自行承擔的過錯,而我們用著資訊不對等所創造著的影響,那我們還是溫柔的嗎?

我的價值觀再次被顛覆,歷經心中的一翻辯論,並粉碎,反思著我的信念從2014年1月就是個大笑話?

在這半年,我並沒有過的很好,不論2017年寒假COoL Conference的惆悵:被某男性外國研習生騷擾(搞得我現在超級害怕男性外籍人士)、籌辦者的不完善,以及之間的互相指責與推卸,更讓我更感受到質與量的平衡難以控制,或是這些人根本不願控制;更多是多數組織參與者的消極,以及信念的粉碎驅使著我想要離開這裡。而莫約我在11月,也因不友善的對待(小組會議發言的有意或無意打斷、忽視、插嘴,甚至是開會地點多次選擇對於非校內人士有出入限制的場地),對這裡開始動搖,並排斥且用各種理由拒絕參與任何一次的小組會議,甚至多數是失望且難過。

信念之塔,崩毀、破碎。

IMG_20161224_221622.jpg

2017年1月-8月,

不甘這幾年的信仰與半年的努力只是個大笑話,我放下對於組織「人」與「價值」的強烈渴望與執念,選擇對於自身未來職涯發展或許有利的海外實習部門從事行銷與顧客管理相關的事務。

對於「人」的失望,我像隻刺蝟讓自己覆滿銳利不友善的刺,以防再受到更多的傷害,拒絕再與更多的人接觸、溝通,蜷縮在一個僅有三個人的部門,排除自認為所有的不可抗力因子,並且每周例行性的做好每一件我該做的事。當時的我是這麼消極的想(或又被眾人翻譯成厭世):做好該做的事、不要期望太多、不會受到更大傷害與失落的。

這半年,我逐漸喜歡在這裡的每個人(但扣除我,其實也只剩副會長楊東穎,以及另一個中階層幹部朱宇均)。楊東穎,對於底下中階幹部的有一定的信任,雖然不太會說話(像是文案做的很棒,只會哇~然後就沒了),但可以感受到他非命令或壓迫式的友善,並對於每個人所提出的意見即使不相符仍會給予適當的反饋,及協助。甚至是在任何策略時也會與中階幹部一起協商討論,也尊重我個人因素不想帶領小組的意願。朱宇均,另一個更不愛說話的人,剛認識他的前幾周只會得到嗯、阿、喔、好這種回應,(顯得我好像是那時部門內最聒噪的),但對於組員間需要一定的協助時,會立即幫忙沒有拖延。我在這裡是舒適的、快樂的。

而這將近半年在海外實習部門,說是完全沒有遲疑嗎?也不。由於海外分會的相對應部門(全球人才實習部門)的行政效率、愛理不搭的態度的這種利害關係人處理方式,而讓實習申請者的不信任抑或是外部形象的整體受損,是動搖我的第二次。我在想:儘管我嘗試克服所有因素,而這些無法掌控因素在這裡滋長,而這些青年(利害關係人)又該何去何從,我努力的終將會被那些抹滅。

我有想過要放棄或是頭也不回地離開AIESEC嗎?不可否認的,有。 但驅使我留下來的原因除了「人」,也不過是「不服輸的心態」罷了。

26543589_1765088563513178_1889445543_o.jpg

2017年9月-2018年1月,

但或又像是《優雅的刺蝟》所述:在陌生的城市裡,每個人都不自覺地偽裝,卻同樣渴望被了解。在中階層幹部訓練,我並不排斥其他人的接觸,但也不曾想主動,有太多時候,寧可等別人靠近。而這些人卻是愈發可愛的讓人不捨。

續上半年對於部門的熟悉,下半年並無太大的困措或是顛覆,多數時間我在想著是否要繼續留下來。但我終究選擇離開,其中的原因不乏我對這裡缺少了信任以及價值的連結。AIESEC,一個將SDGs扣環在一起的組織,但多數並無太多的鑽研與探討。而以真正在扣合永續議題以及致力改變社會的組織而言,AIESEC忽視了許多,包括:1) SDGs最重要的不是17項大目標(消除飢餓、性別平等、責任消費...等),而是各17項目標裡的126項子目標(5.1、1.1...之類) ,這也是為何AIESEC在SDGs圈內會令人詬病的原因、2)利害關係人分析,多數組織只關乎數字上的卓越(不可否認數字代表財務以及營運的永續),但在建構這些數字我們是否間接傷害到利害關係人了呢?

其次,我在這段時間反覆思索,除了這裡以外沒有其他地方更能讓我發揮所長或是造成影響了嗎?有。並礙於時間的有限,每日24小時中我該切割給學校、社團、實習,以及其他事已經不夠了,對於即將面臨實習、畢業專題、社企專案同時進行,我想或許有人會比我更適合這裡吧。

你為什麼不想繼續留在這裡?

這是許多人重複問的問題。

太多了吧,難以用一句所給予涵蓋。我總是在思考,而價值與現實總是在碰撞,無論是上述所提及的:初衷的離叛、價值觀不相符、時間不允許...這些驅使我離去的原因大於我因為人想留在這裡的動力了。

或許上述我所說的因素,終有一天有人能給予回應、解決,或是沒有,那都是後話了。

26543984_1765086010180100_1280374719_o.jpg  

2018年1月,

我用全國冬季大會結束了我在這裡的旅途,回顧信仰的堆砌、破碎,到重建。

27398236_1844221958963343_782295089_o.jpg

---

照慣例,有認真打開來看的小禮物

楊東穎 你是我在AIESEC最想感謝的人,在部門內我可以做想做的事,有出問題(例如:蘋果文案問題、總會之於懶人包、mgr突然要變成teamleader)也是先及時擋下,雖然你這個人真的很不會誇獎別人,但可以感覺到你很信任我(即使有部份是從EBT輾轉得知),祝你在香港一切順利。

阮沛蓁 你大概是我看過最奇葩的人類(別人在分享,很執念的想用湯匙開酒瓶?),說話超級犀利直白,選舉期間一直問我要不要選超級煩的,煩到我都不想出現在你面前了,但還是謝謝你肯定我啦(有嗎?應該有吧?)

邱柏學(你大概最不可能會打開來看,但我不想也懶的私訊哈哈) 奇葩人物-2,很吵、超級吵,但你會用你很吵的方式去關心每一個人,跟薇薇一樣,有一種身旁的氣氛會被感染的力量。

謝謙謙 即使在同個部門,除了定期開會外,和你一直沒什麼實際交集,所以在聽到你說要不是我說的話,你可能會選舉到一半就中途放棄這句話我還蠻感動的,希望你接下來的一年好好加油

張芸如 雖然是寒假和你還有杏瑜出去玩才變熟的吧,聽了你分享你超級久遠的AIESEC經驗後,愈很好奇你留在這裡的Long Long Story,接下來繼續加油吧

顏杏瑜 你一直是個很有想法的人,但請記得,面對他人的質疑時,首先請放下執念,聆聽他人給予的反饋與意見,你會更好的。面對他人質疑,有時候不是做的不好,而只是會有更好的方式。

吳金薇 薇薇給人一種很溫暖的感覺,在你身旁都會被你所感染。從9月約你到現在,你總是在評圖,什麼時候才可以和你約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IESEC
    全站熱搜

    kindred04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